
一、理解稀缺性、經濟學、機會成本、邊際、激勵以及市場失靈、外部性和通貨膨脹等術語的含義。
稀缺性:社會資源的有限性。社會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不能生產人們希望擁有的所有物品與勞務。
經濟學: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
經濟學家研究:人們如何作出決策;人們如何與他人相互交易;影響整體經濟的力量和趨勢
機會成本:為了得到某種東西所須放棄的東西
邊際變動:對行動變化微小的增量調整
市場失靈:市場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
外部性:一個人的行為對旁觀者福利的影響
通貨膨脹:物價總水平的上升
二、熟悉經濟學的十大原理:
1、人們面對權衡取舍,有所得有所失,要兼顧公平與效率。
2、所得的成本就是放棄的東西,真正的成本不是會計成本,而是機會成本。
3、增量大小的比較決定選擇,邊際分析是經濟學分析的關鍵。
4、人們根據刺激做出決策,并隨刺激的變化而進行調整。
5、交換可以使有關各方都得到好處。
6、市場可以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率。
7、可以彌補市場的局限,如市場失靈、外部性和壟斷等。
8、一國生產能力的大小決定國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9、貨幣發行過多可能造成通貨膨脹。
10、短期中,失業和通脹之間有替代關系。
領會“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的含義
做出決策要求我們在一個目標與另一個目標之間權衡取舍。
循環流向圖:說明貨幣如何通過市場在家庭與企業之間流動的直觀經濟模型
生產可能性邊界:表示一個經濟在可得到的生產要素與生產技術既定時所能生產的產量的各種組合的圖形。表明了社會所面臨的一種權衡取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改變。學會利用圖形分析生產可能性邊界。
生產可能性邊界:表示一個經濟所能生產的產量的各種組合
經濟學原理的知識點比較多也繁雜,同學們要建立知識架構,形成系統的脈絡,這樣才能對整個知識點有全面的把握。
以上就是關于“經濟學考研核心考點”的內容介紹,希望對大家學習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關于經濟學考研核心考點輔導相關資訊歡迎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