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A-Level即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普通教育高級證書),是英國的國民教育課程,也是英國學生進入大學前的主要測試課程,大體相當于中國高三到大一的水平。A-Level課程是與普通中等教育(在英國稱為GCSE,大體相當于中國的高一到高二)直接銜接的高級程度課程,而其成績則相當于中國的“高考”,所以在英國,學生憑A-Level的成績直接報讀大學。
A-Level課程體系于1951年正式啟用,已有50多年歷史.其課程按照學科來劃分。主要科目包括:英國語言與文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商務學、經濟、會計、計算機、歷史、地理、藝術與設計、食物學、音樂、現代外語、神學、影視媒體、法律、心理學、社會學和思考技術等經典或新興學科。A-Level要修讀兩年,自2000年起,A-Level分為兩個階段.年為階段,稱為Advanced Subsidiary(AS)level,修讀考試合格后獲得AS level證書;第二年稱為A2 level,連同AS level一起修讀完并經考試合格后獲得A Level證書。
在AS階段,即A-Level的年,一般要求每個學生選三門課,優秀學生可以多選一門(即共四門課);A2階段,即A-Level的第二年,可以從原修讀的三或四門課中減少一門,保留選讀三門。劍橋國際A-Level并不設必修課,同時重要學科的單科課程體可開放,即學生可從感興趣或有志于從事的學科方向中,自主選擇修讀的課程。
A-Level的國際考試由劍橋大學國際考試委員會(CIE)統一負責,每年統考兩次,6月和11月各有一次統考。學生和學校可按自身教學進度分AS階段和A2階段報考,也可以AS和A2一起報考。若一次考試發揮不好,下次可重考,兩次高考之中取高分。A-Level的評分為A、B、C、D、E五等級制,如果沒有通過考試要求,評分是U(Unclassified)。
英國大學錄取標準主要就看A-Level的成績。目前錄取的標準仍舊只需要三門A-Level的成績,但大學招生主管往往也會參考學生前階段的學習科目和成績。獲得A-Level三科D的成績,就可以進入一般大學讀學位課程;如果獲得三科B,可以升入很好的科研水平超過中國北大、清華的大學;如果獲得三到四科A,就有基本資格升入英、美、加、澳等世界大學包括牛津、劍橋在內。
課程特色
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英國這四個英語大國中,只有英國有全國性的課程體系和全國性的課程評估監督體系。因此,A-Level是英語世界最成熟的高中學歷課程體系之一,從而得到全球的廣泛承認。憑A-Level成績,除了可報讀美國和加拿大等所有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大學外,還可以申請報讀歐盟的任何一所大學,并與法國、德國等國本土的學歷等價。在全球范圍內,A-Level課程已被廣泛的應用于各地的國際學校和雙語學校,像在新加坡,A-Level考試更被正式作為國家的高等教育升學考試。
劍橋國際A-Level課程雖然源自英國,但目前已成為一個在全世界范圍內被全球160個國家數萬所正規大學認可的大學入學考試證書,是進入世界名牌大學的“黃金標準”。一旦通過A-Level考試,可申報美、加、英、澳及我國港澳地區,包括:哈佛、麻省、劍橋、牛津等世界大學在內的數千所大學。無限機會、悠然選擇。
課程特點
歷史長:1951年啟動,已有50多年歷史,而另外一個可以與之媲美的IB國際課程是1968年才開始啟動的。
選擇廣:A-Level發展至今,已有近70門課程可供學生選擇,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標準化:在英、美、加、澳這四大英語大國中,只有英國有全國性的課程體系和全國性的課程評估監督體系。而目前,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已經將其全球標準化。在其嚴格的監督及科學的管理下,使A-Level充分體現了它在世界范圍內的公共性和含金量。
體系:牛津、劍橋等世界大學通常只接收A-Level和IB課程學習的學生。
全球推崇:受到世界上超過164個國家的1萬多所大學的高度認可。
五大優勢
,按A-Level課程體系規定,每個學生修讀的課程比較少。對學生來說,可以把有限的精力集中于這幾門課,相對說來更有把握獲得好成績。英國的A-Level課程,年只要求學生選讀4門課,第二年可以進一步減少到3門。以中國學生的勤奮,要在三四門課程中取得好成績,不是很艱難的事。
第二,A-Level課程的數學課可以當作兩門課、甚至三門課來修讀,這對中國學生最有利。中國學生從小學高年級起,在數學訓練上,就比西方國家學生普遍更嚴格,數學往往是中國學生的優勢。世界上所有的中學和預科課程體系,純美術音樂類的除外,說到底,就是兩大支柱,是語言,第二是數學。換句話說,在學校中要獲得好成績的關鍵條件,只有兩條:或者語言好(英語好),或者數學好(當然還要加上學生愿意學習),而英國的A-Level課程,正好為中國學生發揮數學優勢提供了舞臺。中國學生只要在國內時數學屬于中等以上,那么讀A-Level課程時,就可以選讀2門數學。數學對英語語言的要求最低。原因很簡單:數學使用的語言最規范、意義最精確,沒有文學中那些比喻、含蓄、夸張、諷刺等等五花八門的東西,數學詞匯相對比較少,數學自身的公式和符號世界統一,不僅不依賴特定語言,還可以反過來幫助理解數學教材/試卷中使用的自然語言。如果中國學生選2門數學,就意味著在A-Level課程年,數學成績占了總成績的百分之五十,第二年占了三分之二。因此,對那些數學比較好的中國中學生,通過讀A-Level課程升入世界名牌大學,簡直如履平地。人人都認為:世界上沒有簡單的“高考”,世界上沒有敞開大門的名牌大學。他們錯了,A-Level課程對中國優秀學生,是非常“簡單”的“高考”,也是通往世界名牌大學校門的大道平川。
第三,A-Level課程的考試,是“邊讀邊考”。兩年內根據教學進度分四輪考完,如果一輪考試中,某一科某一模塊沒有考好,下一輪(隔半年)還可以再考。這樣就大大減輕了每次考試的復習負擔和心理壓力,也更有利于學生表現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學生不會因為一次考試發揮失常,就喪失人生的重大機會。
第四,A-Level課程是兩年中分四輪考完,如果一輪考試中,某一科某一模塊沒有考好,那么學生重新考試時,完全有把握提高成績,對于那些渴望讀世界名牌大學的中國學生,為了增加把握,不妨利用假期來擴大自己學術成績上的把握和優勢。
第五、英國的A-Level課程考試,既是一種應試成分很強的知識性課程,很適合應試教育下“成長”的中國學生,但又絕對不會有像中國考試中那種專門設陷阱讓學生往里死的怪題偏題。考試中出現的題型,在教科書里都可以找到。只要掌握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定理、定律,和基本類型的題目,在考試中都有把握獲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