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課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整理”,把各個知識點理解清楚,比如:文件是什么,內容包括什么;工具是什么,用在什么場景等;每個過程是做什么的,相互關聯是什么......
鏈接:工具技術一句話描述
鏈接:文件一句話描述
鏈接:49個過程一句話描述
鏈接:PMP的十個模型
在完成課程后,盡早做一套模擬題,這樣就知道了考題的樣子,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考試是綜合的情景題目,不是單純地考知識點。
做完套題目之后,就知道自己該如何復習、如何看書了。
這時候需要自己做一個復習計劃,因為PMP考的不是單純的知識點,更多是分析判斷能力,這種能力的提升,不是考前突擊能搞定的,需要一步步有計劃地提升。
同時,一邊做題,一邊總結必考的知識點。
模擬題的目的,是為了我們發現差距,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所以,我們要對每個題目認真分析,我憑什么選這個選項,不是憑感覺,蒙一個,然后一看,120,沮喪了。
所以,對每個題目認真分析,找到自己知識點掌握的不足,和判斷邏輯的漏洞,這個是關鍵。并且,要把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區分。
這時候大家經常問:老師你不是說,蔓延了當做問題來處理嗎?那這個題目為啥不選C?或者,老師你給我一個關于風險-問題-變更的判斷標準。
大家就落入了“凡是”的誤區,管理是一個“法無定法”的東西,不像技術,IF-THEN-ELSE。這是大家必須突破的,也就是PMP學習的第三個階段。
在掌握了知識點、知識體系,并經過一兩套題目的驗證之后,還需要突破原有的框架。
所謂“見路不走”,是實事求是,也就是同樣的問題,時間、空間變了,解決方法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