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和閱讀是英語輸入的兩個重要渠道。在平時的課堂學習中,學生已經接觸了足夠多的“眼睛”上的訓練,想進一步提升英語水平,可以將學習重點放在英語聽力方面,習慣用耳朵練習英語的方式。
多聽英語材料,也能幫助學生提升詞匯和語法的學習效果。讓孩子理解平時學過的詞匯短語是怎樣應用到實際對話中,通過廣泛的聽力訓練,孩子也可以獲得更多更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而這些內容正是平時課堂學習中所缺乏的。
許多家長可能會認為,詞匯量越多,孩子的英語口語能力就會越強。這樣的觀點并不完全正確。聯想我們在生活中的交流對話,其實很少會使用單個的詞匯進行表達,一個單詞也只有在具體的語境之下意義才會明確,從這個方面講,了解英語的短語搭配比起學單詞更重要一些。
學好生活中常用的短語搭配,就等于掌握了不同單詞之間的關系鏈條,在進行英語表達時,也能省去很多思考時間,交流也會更加順利。
并不是說英語語法的學習不重要,而是說在口語表達訓練的前期,應該讓孩子盡可能的多表達,不要讓語法要求成為孩子開口練的障礙。
當孩子想用英語表示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過分強調每句話都要完全正確,肯定會影響孩子反應速度,讓孩子更加緊張,打擊孩子的表達積極性。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從簡單的句子開始表達,即使出現錯誤也沒關系,最重要的是通過更多的口語練習培養孩子英語敏感度,然后再慢慢練習更長更復雜的句子。
一定要讓孩子養成直接用英語思考的習慣,而不是翻譯腦中先想到中文。這個要求對口語基礎還不太好的國際初中生來說可能有點難,但還是有必要盡早跟孩子強調英語思維的重要性。
有家長可能會說,是不是應該等孩子的英語詞匯量,語法,句型掌握的更多更熟練之后,再考慮培養英語思維這件事。這種學習方法同樣是不科學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會趨于固化,反而越來與不容易培養一個新的思維習慣。
英語思維越早培養越好,即使是英語基礎不能百分百達標,也可以試著用最簡單英語進行思考,逐步將英語變成孩子的重要思考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