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Grade Point Average),即平均成績點數,是申請國外大學時最重要的成績參考之一。近年,GPA成績的參考比重甚至超過托福、SAT成績,因為它是高中四年(美國高中是四年)的平均成績,代表著長期努力的結果。
美國的GPA滿分是4分,即A=4,B=3,C=2,D=1。GPA的精確度往往達到小數后一兩位,,如:3.0、3.45。
GPA的計算一般是將每門課的成績乘以學分,加起來后除以總的學分,得出平均的平均數為平均成績點數。
各大海內外教育媒體上頻繁曝出國外大學查出中國學生平時成績GPA造假以致退學的事件。這些都是國內無良的中介機構伙同國內公立高中將GPA成績改過后造成的后果。更糟的是,由于大批量的GPA造假事件已經導致了國外大學對中國公立高中成績的不信任,進而在錄取時將成績真實的學生也淘汰掉了。
與公立高中不同的是,在中國地區所設立的國際高中都會定期接受國外對接機構的審查,因此在GPA方面是無法進行任何的改動的。這樣一來,國外大學在錄取中國學生時更加偏愛上國際高中的學生,因為他們的成績是真實可信的。在國外大學招生官的眼中看來,國際高中的學生在同等條件下相對于國內公立高中的學生們更有競爭力。
在申請國外大學,尤其是美國的大學時,推薦信(Recommendation letter)也是錄取的重要參考因素。國內公立高中學生的推薦信通常是高中老師用中文寫完后,交由中介來翻譯,最終呈現給國外大學招生官面前的這封推薦信是充斥著中式思維以及不恰當英文表達的作文,讓國外大學的招生官們十分費解,并不能夠看出申請學生的優勢所在。
例如,在美國大學一位招生官收到的推薦信中,某一公立學校老師在評價自己學生學習成績優異時這樣寫道:“此學生在班級里成績十分突出,班里的同學都想問他問題,使他沒辦法只能躲在食堂里學習。”看到這里,招生官直接將此學生的申請拒絕掉,因為他的觀點是這個學生沒有團隊合作的精神,不愿意與其他人分享學習成果,沒有能力在美國大學的學習氛圍中取得成功。
而國際高中的授課教師中絕大多數為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等英語國家的外教,他們在幫助學生寫推薦信時會根據國外大學熱衷于接受的學生的特質來形容學生。除此之外,他們準確地道的英文表達讓國外大學的招生官更加了解申請學生的優勢所在,在錄取時也更加青睞上國際高中的學生。
與國內公立高中每天的題海戰術不同,國際高中更加強調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國際高中的活動是更有教育意義,而且也是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比如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組織能力,演講能力等),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展現一個學生的領導力、團隊合作能力、公眾演說能力等國外大學所希望學生具備的能力。總體來說,課外活動也是國際高中學生在申請時的制勝法寶。